“光与建筑”的碰撞,如何让你心花怒放?——上海沙龙(上)
由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(AALD)、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学术部携手主办、以“光与建筑”为主题的“iSpeak,520”沙龙活动于2014年10月10日在上海成功举办。今天,A君把活动现场“搬”到手机屏幕上,让没到现场的你一“睹”选手们的演讲风采,让已到现场的你重温当时的激烈氛围。
当天,选手们的精彩演讲和嘉宾们的专业点评,一次又一次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。据小A快报,本次活动获取第一名的是张佳春;第二名有三位:何伟杰、叶成敏、倪桢;第三名有四位:丁阔、王钰、王英、张明睿。在活动尾声,独立建筑师俞挺先生也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演讲--“光是一种情绪”。
精彩陆续呈上,今天先为各位揭开第一名、第二名选手的演讲内容!
用心描绘每一束光
张佳春
上海马科文迪照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
设计主管 主案设计师
为了贴近“光与建筑”的主题,我与大家分享一个位于上海昆山的富有灵动生命力的项目--“玉如意”,它的形状十分特别,犹如一个拔地而起的巨大艺术品,我们希望通过灯光提升该建筑原有的价值。
从鸟瞰视角来看,顶部的造型有两朵莲花和一个采光顶,一条非常优雅的曲线把这三者联系在了一起,并通过底层的环境光,反衬出建筑的外部轮廓。自然的色阶蕴藏着丰富的表现力,精妙的蓝色光,更能够体现暖色光的魅力。在夜景效果当中,可以看出整个建筑是静止的,宛如一个巨大的艺术品。设计方案中采用LED背光技术,想通过节能手段来描绘出建筑师手上完美的曲线。
建筑空间一旦达到令人满意的光环境时,是具备感动人的力量的。我们希望灯光和建筑可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,让“玉如意”的夜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惊喜。
建筑夜景鸟瞰图
部分嘉宾点评:
汪建平:PPT制作很精美,在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上,也表现得较出色。
李昌祎:能够把项目叙述清楚,能够把灯光讲清楚,你都做到了。
关于照明设计,关于光
何伟杰
柏诚工程技术(北京)有限公司 高级设计师
我所讲的内容分三部分:第一部分是我所理解的光;第二部分是光与照明设计;第三部分是光的实践。
在我的履历里有两个重要的作品:1.上海卢湾的CBD,2.郑州新区塔楼;从这两个作品的项目设计过程中,我得到了许多经验和教训。
部分嘉宾点评:
沈葳:实际上你想表达的东西可能是对的,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我觉得你表达的信息量过大。
俞挺:其实,把东西删繁就简,从开始的摄影到家里的设计,最后再把两个作品缺点讲出来,这便是一个完整的演讲。
刘晓光:你讲这几个案例,凸显了太多的变化,其实从技术来看,这种形式不是越来越简单,而是越来越难了。
灯光语言,表达建筑本质
叶成敏
杭州无限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
套用马斯洛的美学理论,建筑照明也有基本需求与高级需求之分。标识、标牌照明和基本外墙轮廓照明、功能性照明作为建筑最基本的需要。而在满足了基本的功能性照明之后,我们会对建筑照明提出更多的要求,以此来表达一些意义,这便是建筑照明的高级需求。
如上新造办公大楼,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简洁大气,从侧面看如“1”字,也如“风帆”形状,这可能会符合企业的一些需求。
针对这个企业的特点,灯光设计从原先纯粹的观赏性,走向互动体验性,希望可以用灯光的语言来表达建筑的形象、本质与企业的愿景。
部分嘉宾点评:
李国宾:演讲技巧到位,具有逻辑性,方案基于老板的需求来考虑,也经过了细心的分析。
汪建平:照明的本质要表现什么,这对很多年轻的设计师来说,是很好的启示。
章明:更多的是从灯光,包括灯光对建筑的另外一种演绎。但美中不足的是,缺乏了演讲的激情。
光与建筑--有文化的茶楼
倪桢
上海禅影照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师
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一个位于朱家角的文化茶楼--阿婆茶楼。
茶楼的茶位上面挂着很多收集的匾额,这些匾额是中国的文化,而在照明改造过程中,我们把灯光聚集在这些匾额上面,也保留了以前的一些装饰吊灯作为茶楼茶座的基础照明,目的是让更多人注意到这些“文化”的存在。
阿婆茶楼作为一个室内照明设计项目,虽采用的是普通的灯具,但只要设计点到位、合理,项目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。
部分嘉宾点评:
李志强:在座大多为建筑师和照明设计师,而你在主题选择上,相对弱了一点,信息量不多,但比较聚焦。
章明:在短时间演讲中,做到“以小见大”会更好。围绕主题演讲,再加一个有力的结尾,可以令你的演讲加分不少。
对于以上设计师们的演讲内容,不知道您又会作何评价?不妨在后台留言,和小A互动。第三名四位选手和独立建筑师俞挺先生的精彩演讲,小A会近期奉上,敬请留意哦!
点评嘉宾(按点评顺序排序)
参与点评的嘉宾还有:上海禅影照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昌祎;深圳磊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晓光;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灯光艺术研究一所所长 赵沛。(按姓名首字母排序)
组织机构
主办单位:
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学术部
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(AALD)
承办单位:
仰光传媒
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(集团)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
特别鸣谢:
深圳市金照明实业有限公司
深圳磊明科技有限公司